蕭漢俊:習近平充分理解臺灣人復雜心理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月18日在釣魚臺賓館會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zhàn)與隨團代表。隨團拜會的高雄市農會總干事蕭漢俊4日接受中評社訪問時表示,習近平是非常具有史觀的領導人,他充分了解臺灣人內心并包容著。且更重要的是,習、連都同意兩岸往和平發(fā)展的道路是正確的,這也間接告訴我們,兩岸不要再存著敵對的狀態(tài),必須結束敵對狀態(tài)共同合作往前走。文章摘編如下:
據(jù)香港中評社3月6日報道說,高雄政壇地方有三大勢力,分別是以王金平為首的白派、前臺當局“行政院長”秘書長林益世家族的紅派,以及余政憲家族“余家班”的黑派。白、紅派為國民黨,余派為民進黨。高雄市26個區(qū)農會,除了岡山、路竹、大樹、橋頭、茄冬、六龜區(qū)等農會親泛綠外,大部分都隸屬或親白派系統(tǒng),勢力龐大。
蕭漢俊認為習近平談話內容說的非常好,或許過去因習近平工作關系,對臺灣人的“民族性”非常了解,習近平說得含蓄,內容不管是以前渡過“黑水溝”來打拼、生活的,都不會說是國民黨戰(zhàn)敗逃到臺灣來。面對臺灣人“愛拼才會贏”、想要出頭天的心理,習近平是充分理解,習近平是一個非常有歷史觀的領導人。
蕭漢俊指出,臺灣島就是一個被殖民的歷史,人民的民心有它的“殖民心態(tài)”。蕭剖析自己身為臺灣人并捫心自問,其實臺灣人具有因“很強的自卑感而產生極大的自尊心態(tài)。”他回想臺灣幾十年前,人民都是很可愛、勤奮、謙卑、一直往上奮進的。但自從臺灣成為“亞洲四小龍”后,有了錢,就開始自認為自己“很不得了”,加上李登輝宣布“解嚴”后,臺灣在沒有豐富的民主素養(yǎng)與環(huán)境下,一下子跳過去開放了,社會上一下子演變成很自大的氛圍,每個人都認為自己講的才對。
蕭漢俊說,你觀察、注意一下臺灣人,好像每個人都是“時事評論員”。我們隨機到路邊攤去,看到些三三兩兩的人聚集在那里喝啤酒、嗑花生,他們幾乎都在談論著政治,好像每個人都是“政治評論員”,蕭認為這是“很恐怖”的事情。臺灣人從“極度的自卑,變成極大的自尊”這是非常危險的,而上述這些習近平認為他是能夠“充分”理解的。蕭指出,臺灣一直以來想自己當家作主,但又沒那個能量、與客觀環(huán)境,所以就衍生了很多很多不一樣的東西出現(xiàn)。
蕭漢俊說,連戰(zhàn)這次跟習近平見面,拋出不要摒棄“中華民國”是對兩岸有利的。因為在臺灣李登輝主張“兩國論”、陳水扁又搞“臺獨”,如果在“一個中國”架構下并各自表述如此維持下去,在兩岸人民水平逐漸一樣時,自然而然的這些爭論就會消失。
蕭漢俊認為,習近平的高度是很高的,兩岸共同選擇和平發(fā)展的道路也是正確的!這當中當然會有一些坎坎坷坷,但大方向不變。相信以中國人的智慧絕對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共同圓一個中國夢。這些話都讓他很感動。
蕭漢俊認為,習近平是站在中華民族的整體發(fā)展與兩岸人民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在一起,這都是很有高度的講話與思考。但臺灣自己還在那邊“小鼻子小眼睛”,甚至講出一些有的沒的。蕭覺得,兩邊的領導人在視野上是很有差距的,共產黨的領導人的確都是千錘百煉出來的,在心胸、視野、包容性、與看事情的高度都是不一樣的。
蕭漢俊最后補充解讀習近平談話認為,習近平對于領導整個華人世界往前走,甚至跟世界上其它民族進行任何良性競爭都是正確的。且更重要的是,兩岸愿意往和平發(fā)展的道路前進,這也間接在告訴我們兩岸不要再存在著敵對的狀態(tài),而是要結束敵對狀態(tài),共同合作、共同往前走。這是兩岸最重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