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倫:簽訂經合協(xié)議兩岸共享和平紅利
簽訂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ECFA)是造福民生大眾,推動兩岸和解的好事。這是兩岸經貿交流時勢所趨的必然結果,也是近兩年來兩岸關系和緩改善下所取得的成果,不僅為臺灣經濟出路打開新局,也將兩岸關系帶向和平發(fā)展的新紀元。
臺灣經濟發(fā)展的出路別無選擇,唯有進一步深化與大陸的經貿合作關系。簽訂ECFA既是時勢所趨,也是臺灣必要的抉擇。當然,簽訂ECFA后,并不能保證解決所有的經濟問題,甚至也因為經濟效應的現實落差,反而成為島內反對者借以作為政治動員的負面題材。因而,更需要以更多的條件來使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下去。
臺當局雖然通過簽訂ECFA這一關,開了臺灣經濟發(fā)展的新局,但兩岸和解交流路線能否持續(xù)進行,關鍵問題仍要回歸政治現實。如要延續(xù)推動兩岸和解交流政策,就必須面對選舉民意關的考驗,包括近在眼前的五都選舉乃至2012年的“大選”。
ECFA簽署不僅意味著兩岸經貿關系朝制度化取得進展,也是兩岸和解進程的重要一步,將為消減兩岸對立,推動政治和解,向正式解除敵對狀態(tài)邁出堅定的步伐。但是,由于臺灣社會政治現實中主要的朝野政黨,對兩岸關系定位存在著根本性的分歧,使得ECFA的正反沖擊效應,勢將成為未來選戰(zhàn)中的焦點議題。如果反對兩岸和解的在野黨取得政權,即使簽成ECFA,也不能保證兩岸關系的和平發(fā)展就能一帆風順的走下去。
有鑒于此,馬當局應立即積極規(guī)劃社會政策,將兩岸經貿合作所創(chuàng)造的和平紅利,轉化為民生福祉的社會資源,擴大辦理各項社會福利。唯有如此,民眾才能共享和平紅利,也才能發(fā)自內心地支持兩岸和解合作政策,從而奠定維護與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fā)展的民意基礎。另外,對于在兩岸經貿合作中直接獲利的產業(yè),希望能善盡企業(yè)的社會責任,加強勞工福利,改善勞動條件,讓全社會皆能共享和平紅利。
臺灣“陸委會”主委賴幸媛表示:兩岸將共組“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從委員會的主要功能而言,若非兩岸主管部門的官員來擔綱,恐怕很難勝任,特別是進入爭端解決機制的事件,更需官方出面調解。所以“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說明是由“雙方指定的代表組成”,實在深具意義。
為兩岸和平發(fā)展大局著想,馬當局應在兩岸經貿合作邁入新紀元之際,抓緊兩岸合作和解的歷史契機,增進兩岸政治互信,進一步推動兩岸政治和解的進程。唯有早日簽訂兩岸和平協(xié)議,正式結束內戰(zhàn)歷史遺留的敵對狀態(tài),才能為兩岸中國人創(chuàng)造長治久安的歷史新局。(作者宋東倫,系臺灣知名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