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畔的王家灣線路車間,一個在地圖上毫不起眼的地方,卻在三十年里,守護著大秦鐵路這條輸送“工業(yè)糧食”的“煤河”。在這里,堅守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代代相傳。
“建線以來安全生產無事故”,這對一個負責養(yǎng)護重載鐵路的線路車間而言就是至高的榮譽,而這份榮譽的來時路,卻是在深雪中從涿鹿走六個小時趕到工區(qū)抵達崗位的執(zhí)著,和扎根大山深處的奉獻。這份平地筑起的榮譽,凝結著王家灣線路車間三代鐵路人的年華和血汗。
平地筑起的除了榮譽,還有堅守。這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堅守。走進王家灣線路車間,鐵路護坡上兩個醒目的大字“堅守”,是王家灣人自己肩扛人背上去的。堅守,是三代王家灣人的真實寫照,更是他們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扎根大秦,終生報國!笔堑谝淮跫覟橙藢χ笊胶鸪龅氖难,傳承三代,歷久彌堅;厮莨沤,能夠名留青史,光耀千年的仁人志士無不是一顆碧血丹心,一腔報國熱血。在這大山里,同樣的報國之志,同樣的血肉脊梁,或許他們沒有機會去名留青史,但他們卻用自己的堅守,讓這條“煤河”滾滾東流,為工業(yè)發(fā)展和民生大計注入力量。
林小靜曾經在《靜靜的桑干河》一書中寫道,“城市的繁華與大秦鐵路的艱苦,從那一刻起,一直像兩個同樣重量的砝碼,在許多個白天和黑夜,撞擊著我的內心!被疖嚭魢[而過時置身隧道渾身煤灰的感受必然是糟糕的,但王家灣人卻依舊選擇堅守。這種刻在骨子里,融入血脈中的堅守,催人淚下。
艱苦的工作,總是人們想要避開的選擇。即便如此,一批批新鮮血液仍舊不斷融入到這大山身處。如今王家灣線路車間的線路工平均年齡不到33歲,風華正茂,卻選擇扎根在這里,重復著辛苦的工作。鉛華洗盡,浮躁褪去,方知前行責任之重、家國情懷之廣。
人世間所有的光亮,都是有人在拼盡全力阻擋黑暗后,散出的輝光。與潮濕陰暗為伍,和煤塵污染相伴,王家灣人將青春年華和精誠無畏投入到大秦線上。也正是因為有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和對堅守精神的傳承綿延,才有了大秦重載鐵路三十年來的安全運輸。如今,東部地區(qū)的人們告別拉閘限電的生活,很大一部分要歸功于他們。沒有他們,西煤東運便難以實現。
堅守,銘于心,踐于行!霸笄兀K生報國!苯^不只是說說而已。(中國臺灣網網友:馮書浩)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