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報告暖人心,精準扶貧要發(fā)力!堆嗤鯍弑薄穭偝,再來一段梆子戲”,近日,山東省陽谷縣獅子樓街道東老董莊村,主持人、青年豫劇團團長閆勇剛念完一段原創(chuàng)的定場詩,臺下的村民中就響起了喝彩聲。(《農民日報》,1月9日)
豫劇作為我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在河南、山東等地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和淵源的文化底蘊,是當地老百姓生活中的“必需品”。然而,我們誰又能夠想到,傳統的豫劇如今竟然被一群青年人注入了新的活力、賦予了新的作用,成為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精準扶貧政策宣傳的一個重要載體呢?
一談及豫劇,我們首先想到的或許都是《花木蘭》或者《穆桂英掛帥》等經典作品,鏗鏘大氣、行腔酣暢的唱法,生動活潑、有血有肉的表演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這一切似乎很難讓人聯想到“政策宣傳”上來。作為陽谷縣青年豫劇團團長閆勇和他的戲班子卻偏偏“不按常理出牌”,將豫劇創(chuàng)新的融入到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宣講和精準扶貧政策宣傳上來,并且收到了奇效。
筆者認為,“送戲下鄉(xiāng)”可謂是一箭雙雕。一方面,采用普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方式將黨的十九大精神潛移默化的宣講到了廣大基層并且得到了基層干部群眾的熱烈歡迎,起到了政策傳達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賦予了傳統文化以新的活力。毫無疑問,一大群年輕人投身到傳統文化的創(chuàng)新之中既發(fā)揚了傳統文化也為傳統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現了基層勞動者們的“文化自信”。
我們需要多一點“十九大報告暖人心,精準扶貧要發(fā)力。《燕王掃北》剛唱完,再來一段梆子戲”的定場詩來為這嚴寒的冬季增添暖意,來為“擼起袖子加油干”鼓足力氣。ㄖ袊_灣網網友:肖七七)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
[責任編輯:王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