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有機構(gòu)在往年推出“搶票軟件”的基礎上,再推出“先上車后補票”的功能,即全程票買不到,馬上搜索該車次區(qū)間車票,爭取成功上車。記者昨日體驗發(fā)現(xiàn),該功能在部分車次上確實有效。然而,鐵路部門提醒,這樣購票上車后后半程不會有座位,且會影響正常運營秩序。(9月15日東方網(wǎng)消息)
每年的長假,總會有一些搶票軟件出來吸引公眾的眼球。它們打著服務旅客的旗號,卻無一不是利用自身一些硬件上的優(yōu)勢制造著新的不公平,借此來達到博取眼球、吸引用戶的目的,攜程此次推出的“先上車后補票”功能也不例外。
先上車后補票本是鐵路部門的一項人性化的便民措施,旨在為少數(shù)來不及出站購票的中轉(zhuǎn)旅客提供方便。然而,搶票軟件卻將這一便民措施過度消費,使得“上車補票”成為一個潛在的安全隱患。一趟列車能承載旅客的限值,主要是通過車票發(fā)售量來控制,如果出現(xiàn)大量的上車補票現(xiàn)象,由于這些旅客數(shù)量事先無法掌握,這就有可能帶來列車在某個區(qū)段的超負荷運行,其中潛在的安全隱患不可小視。
還有旅客會認為,為什么能買到區(qū)間票卻買不到終點票,是不是有什么貓膩?這個問題其實不難理解,以上海到北京的車為例,有一部分座位是留給南京站發(fā)售的,這就有可能造成這趟車到北京的票賣完了,但在上海到南京這個區(qū)間還有票,這也是最大限度發(fā)揮鐵路運能的體現(xiàn)。
對于那些不斷披上“新衣”搶票軟件,我們必須擦亮眼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首先,搶票軟件能幫小部分人買到車票這個不能否認,關鍵這是犧牲相對公平的購票環(huán)境,通過“插隊”實現(xiàn)的,“損人利己”決不是當今社會所應該提倡的。其次,這些提供搶票軟件的網(wǎng)站和電商,他們并不是真正想要幫助旅客,而是想要借高峰時期“一票難求”這個大環(huán)境,盡可能地吸引眼球,爭取流量,爭搶潛在的客戶,至于公平、正義則是被他們拋在腦后的。再次,鼓勵“上車補票”其實是對之前“曲線回家”這一合理方案的曲解;早在春運期間,鐵路部門就通過微博等途徑發(fā)布消息,提醒廣大旅客在買不到直達車票的時候,可嘗試分段購票的方式“曲線回家”,但這有個前提,要分段都買票,而不是“上車補票”,搶票軟件這種“只管頭不顧尾”的做法,是為吸引眼球而丟了操守。
搶票軟件的所作所為雖不是那么的光彩,但那些利用它搶到票的人,還是會覺得它的“好”,認為給自己帶來了方便。然而,如果把眼光放遠,恐怕就不會這么認為了,為什么?我們可以做一個假設:因為搶票軟件所帶來了大量上車補票旅客,給列車安全運行帶來隱患,鐵路部門為了確保安全,取消上車補票這一措施。這時受影響最大的是誰?無疑是平時真正有“上車補票”需求的旅客,如果是這樣,還會覺得搶票軟件“好”嗎?
在鐵路部門不斷改進服務、推出便民措施的同時,那些搶票軟件和相關電商企業(yè),卻總是在肆無忌憚地過度消費這些便民措施,從而為自己謀私利,我們應該對此予以堅決的抵制。與此同時,也希望12306網(wǎng)站能不斷改進,給旅客提供更好的購票體驗,比如,在沒有直達車票的時候,能給出智能的中轉(zhuǎn)換乘方案,在現(xiàn)有國情下,讓“曲線回家”變得合理、簡單。(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張偉華)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