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有關方面正在醞釀打造第一所“男子中學”。此事引發(fā)不少議論,有聲音對“用性別隔離的方式圈養(yǎng)弱勢群體”的做法表示質疑,甚至擔心會適得其反,但也有人對改革的嘗試給予肯定。(4月4日 新華網)
按照既定的目標,上海男八中如果正式成立并運行的話,“偽娘”難題應該是盼望到了解決的一天。但是,靠“男子中學”的方式去破解“偽娘”難題本身就存在著一廂情愿的邏輯,即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希冀著教育能解決社會問題。因為“男子中學”的承辦和運作乃是教育系統內的事件,而“偽娘”問題乃是一個社會問題,“陰盛陽衰”、“缺乏男子氣概”、“中性化”等等無不是社會問題的縮影。
于是,從邏輯上講,破解“偽娘”難題僅僅靠“男子中學”是遠遠不夠的。“男子中學”猶如淑女學堂的效果一樣,并非所有出自淑女學堂的女子都是淑女,也并非出自“男子中學”的人都會具備陽剛之氣。只不過,“男子中學”以及“偽娘”問題的出現表明公眾開始對社會視域內性別特征的走向變得敏感起來,已經注意到其中的社會問題所在。同時也說明,整個社會領域內都已經開始采取積極行動整治這樣的現象。
“偽娘”的形成遠非教育一途形成的,也即遠非教育一途可以改變的。它的形成不僅有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比如整個社會對性別特征的模糊,開始趨向于中性化的認同,這一點從李宇春的走紅最可以窺見一斑。李宇春的形象就是出于極度中性化的一個典型代表,而其成功就表明了整個社會對于性別評價的模糊。同時,社會上也出現了很多反串的角色,比如小沈陽的成功,比如李玉剛的成功,比如張磊模仿白素貞等等,諸如此類的現象表明一方面是價值觀的多元化,另外一方面就是在表明著造成“偽娘”現狀的不僅僅是教育單方面造成的。
著名的日本兩性作家渡邊淳一曾經在其《男人這東西》中描述,未來的世界將是女性主導的世界,男性的權威地位會漸漸消解并處于至少中和的狀態(tài)下,這是兩性實力對比之后的必然結果。其實,渡邊淳一的話也在表明,男性氣質的式微是一個社會現象和整體趨勢,并非刻意為之也并非能夠緊緊依靠學校教育就能力挽狂瀾扭轉乾坤。
要從根本上改變或者說扭轉社會“偽娘”的狀況,除了“男子中學”外,更應該在社會環(huán)境的輿論制造上努力打造出陽剛之氣的榜樣,在家庭教育中樹立男子原本應該具備的氣質,至少這樣在三管齊下的情況下,社會上“偽娘”的現象可能會慢慢發(fā)生改變,但希冀在一夜之間發(fā)生質變也往往是徒勞的。 (中國臺灣網網友:王傳言)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