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北京人大教科文衛(wèi)體委員會建議對重建圓明園進行研究論證。關于圓明園的保留現(xiàn)狀與需要重建兩個意見間的爭議已持續(xù)多年,“廢墟派”稱重建勞民傷財,“重建派”則稱重建可恢復民族榮光。圓明園官方稱可有選擇恢復部分建筑,但西洋樓等建筑不重建。(11月18日京華時報)
提起圓明園,相信在大多數(shù)人腦海里浮現(xiàn)的會是那幅入選教科書的大水法遺址照片,電影《火燒圓明園》為我們呈現(xiàn)了那段中華民族屈辱的歷史!叭f園之園”的榮光已然無人知曉。
如今,北京人大建議對重建圓明園進行論證,其用意很明顯——如果不支持重建,顯然并不需要再次“研究論證”,事實上圓明園重建與否的爭議早已持續(xù)多年,“廢墟派”稱重建勞民傷財,“重建派”則稱重建可恢復民族榮光。兩派爭議之間有多少真正的民意?筆者認為,圓明園的重建論證要剔除利益博弈,莫要讓圓明園如“宋慶齡巨型雕像”一般,成為某些人謀利的幌子。
不知怎的,想起了魯迅先生那篇著名的《論雷峰塔的倒掉》,“雷峰夕照”雖是西湖十景之一,但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爛爛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間——先生認為“并不見佳”。雷峰塔倒掉八十年之后,2004年重建,有人大唱贊歌,以其為“中國優(yōu)秀文化與文明的復興”,筆者總弄不明白為何去重建一個古時的塔,而不去彰顯我們的“先進文化”。魯迅先生的雜文已被趕出了中學語文課本,無法“再論雷峰塔的重建”了。
而我們今天面對的,是曾經(jīng)及全國之力為皇帝一人修建的“萬園之園”,從清康熙帝直至嘉慶年間格局基本形成,乾隆在位六十年間“歲歲營構(gòu),日日修華,浚水移石”。圓明園作為封建皇帝的私人園林,與老百姓之間除了“勞民傷財”并無多大干系。反倒是圓明園的廢墟更能提醒人勿忘民族的恥辱。
支持圓明園重建者口口聲聲“恢復民族榮光”,封建帝制的象征于人民何益?我們還有許多的年輕人承擔不起高房價,沒有錢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沒有錢給孩子們配備堅固的校車——老百姓的“面子”沒那么重要,先來關注諸多的民生問題吧。
任何試圖修復歷史的行為都將是愚蠢的——歷史不可能被修復,只能被誤讀。圓明園已然化為廢墟,隨之付之一炬的是統(tǒng)治中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讓廢墟繼續(xù)廢墟吧。雷峰塔已經(jīng)重建起來了,倘若圓明園也重建起來,先生大概要急的跳起來了。(中國臺灣網(wǎng)網(wǎng)友:薛紅偉)
(本文為網(wǎng)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wǎng)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