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慶開縣一個偏遠的山村里,住著一位叫張青田的老人。五年前,村里為這個五保戶修了房,拉起了電線,安了燈泡。五年后,一位剛畢業(yè)的村官在走訪村民時無意發(fā)現,老人家的電表5年來總共只走了6.1度。這位年輕的村官萬分感慨,將老人的事情發(fā)到了網絡上,短短3天里,有21568位網友持續(xù)關注,紛紛留言表示深受震撼,心里“酸酸的”,向這位“最節(jié)約老人”表達敬意。(10月25日《重慶商報》)
5年僅用電6.1度!細心的網友給張青田老人算了一筆賬,老人每年只用1.22度電,也就是說每天僅用電0.0033度!網友們在深受震撼的同時,也把“最節(jié)約老人”“節(jié)能先鋒”等贊譽送給了張青田老人。
張青田老人完全有資格接受這些溢美之詞。雖然在中國還有很多和他一樣的孤寡老人,但是能把“低碳環(huán)!毖堇[到如此程度的,相信沒有幾個?墒,當走進張青田老人的家里,“見證奇跡”誕生的過程后,這種敬佩就變成了心酸。老人家里唯一的電器就是兩個5W的燈泡,并且從來沒有同時開啟過,據鄰居透露,只要有點光線張青田就不開燈,天黑了就進屋睡覺。5年用電6.1度的節(jié)能奇跡就是這樣誕生的。
這是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啊。在一些偏遠農村,沒有冰箱,沒有洗衣機并不稀奇,而張青田的小屋里連一臺黑白電視都沒有,唯一的電器就是兩個打開后發(fā)出熒光的小燈泡,還是令人感嘆和心酸。農村生活條件雖然和城市存在差距,但是像張青田這樣的“一無所有”,在農村也絕對是一個“赤貧”。一屋、一人、兩個5W的燈泡,老人天黑了不進屋睡覺能干嘛?兩個閃著熒光的小燈泡,其作用已經超越了照明,那是老人和現代化聯系的唯一紐帶。雖然張青田現在每年可以領到國家2200元的五保戶補貼,維系一個人的生活應該不成問題,但我們不能忽視了他的孤寂,5年僅耗費6.1度電,與其說說他是節(jié)能的典范,倒不如說這是老人孤寂的體現。
為了體驗老年人獨守空房子的感受,前幾天,山東青島有媒體組織了一次“走進空巢,挑戰(zhàn)孤獨”的活動。主辦方通過網絡投票挑選了三名志愿者到一個空房間進行空巢體驗,時間共七天,體驗者不可以走出房間,不可以打電話,沒有電視可看,上不了網,唯一接觸的外人就是衛(wèi)生保潔員和送飯的服務員,堅持到最后的可以獲得5000元獎金。結果,體驗的第四天就有一人不堪寂寞的壓力,黯然退出,另外兩人雖然堅持到了最后,也在這七天里經歷了煩躁失眠等癥狀。相信如果把這幾個體驗者放張青田的生活環(huán)境中,他們雖然創(chuàng)造不出5年僅用6.1度電的節(jié)能奇跡,但獲得個“節(jié)能標兵”稱號什么的還是綽綽有余的。
因此,不能僅僅嘆服于5年6.1度的用電奇跡,更應該看到奇跡誕生過程中主人公張青田老人的孤寂,在孤寂面前,奇跡不堪一提,我今后寧愿看不到這樣的節(jié)能奇跡。與其把“最節(jié)約老人”“節(jié)能先鋒”這些華而不實的帽子給張青田,倒不如靜下心來,好好想想我們能做些什么,能給許許多多像張青田這樣的孤寡老人提供怎樣的幫助。(中國臺灣網網友:于靜)
。ū疚臑榫W友來稿,不代表中國臺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