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短道速滑隊是我國冬季運動的“金牌之師”。在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這支隊伍包攬女子短道速滑全部4枚金牌。
然而,這支“金牌之師”最近卻成了“多事之師”,屢屢爆出負面新聞,讓國人瞠目。先是“麗江事件”,令夏訓不了了之;移師青島,又爆出更為嚴重的“隊內(nèi)沖突事件”。據(jù)報道,冬奧會冠軍王濛因未按規(guī)定時間返回駐地,同領隊王春露發(fā)生沖突,其他隊員也有參與。
金牌遠不是競技體育的全部。競技體育追求金牌無可厚非,但不能唯金牌論,也不應讓金牌遮蔽方方面面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頻發(fā)的沖突,暴露出這支“金牌之師”在德育教育、運動員自律、運動隊管理水平上,以及在隊伍的品牌意識、文化建設上,都還非常欠缺。
王濛既是我國獲得冬奧會金牌最多的選手,也是目前短道速滑隊中違紀最多的隊員。作為明星運動員,在為國爭光取得成績后,各方面自然會給予好評和榮譽。但如果運動員被光環(huán)晃了眼,把個人凌駕于集體和紀律之上,不能嚴格要求自己,則可能既傷別人更傷自己。
應當正視的是,目前80后、90后是我國運動員的主體,個性鮮明甚至個性張揚的運動員越來越多。他們主張擁有個人空間,渴望被尊重、被認可,這對隊伍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tǒng)“家長式”、“灌輸式”的管理訓練方法亟待改進。這次短道速滑隊出現(xiàn)“隊內(nèi)沖突事件”和6月份國青男籃“兵諫事件”,都說明針對這個新課題,需要盡早拿出方案。
文化是一支隊伍的靈魂。冬季運動管理中心在公平公正地處理好這次沖突事件后,應該在加強和改進隊伍管理的同時,把隊伍的文化建設真正重視起來,下決心樹立與“金牌之師”相匹配的社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