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法國時尚品牌路易威登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了一場品牌時尚秀。一邊是世界奢侈品牌,一邊是展現(xiàn)泱泱五千年文化的殿堂,提前參觀的許多媒體記者都覺得二者不搭調。對此,國博副館長陳履生笑言:“明年將迎來建館百年慶典的國博與157歲的路易威登相比,還很年輕。”(5月31日《新京報》)
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如今有了越來越多的升級版。以前是閑來沒事就爭名人、爭故里,一直爭到“西門慶、孫悟空”都橫空出世才罷休,或者是仗著跟某位名人沾親帶故,大張旗鼓搞些“文化周”,車馬喧囂、鑼鼓齊鳴、長官豪紳咸集,就是難嗅到半點文化的氣味,F(xiàn)在不興“閑時爭名人,忙時毀故里”了,紛紛向私人會所轉型或者干脆像國家博物館這樣充當“皮包、時裝”的臨時展臺。
我出文化古器,你出資金LV包,然后貼個“中西合璧”的標簽,各取所需,不亦樂乎?難怪陳館長很看得開:“讓有錢的人為公共文化設施破費一點,回報他們一些榮譽感,也是應該的!蹦俏辉趺匆病昂场辈粍拥墓蕦m博物院院長估計也是這么想的。
故宮、孔廟、博物館等既是承載著厚重歷史文脈的古跡,又是重要的公共資源,本質上說歸全民所有。作為看管者的相關部門,知道隨行就市拿“古物”淘金,的確是極富“商業(yè)頭腦”,可你們自己腦袋一熱想拿青花瓷參加時裝秀,想歸想,但不能真的把青花瓷不當數(shù)老是拿出來招搖過市啊。既已承認其公共資源的身份,在對其作出處置時也該仔細掂量掂量,自家的茶壺破了大不了再添一只,但為了“一己私利”把青花瓷透支得裂痕累累乃至支離破碎的責任可不容小覷的。弄不好就是“歷史罪人”。
可,現(xiàn)在不僅孔廟前動輒上演人體藝術秀,建福宮也成了富豪們推杯問盞之所,公眾憂心忡忡,這些古跡的管理者們卻似乎習以為常了。且不論此類過度消費對文物本身的損傷,但就這些層出不窮的商業(yè)活動所斬獲的收益而言就是一大筆“糊涂賬”,舉辦方所言“通過商業(yè)營利促進對古跡保護”只是一種聽起來很美的“馬虎眼”,沒有任何開支明細的信息公開,如何營利、營利幾何、古跡現(xiàn)狀如何等等一切均將公眾蒙于鼓中。如此還說是“以商促保護”,無異于是利令智昏、自欺欺人的鬼話。
然而,普通百姓懂的道理,管理者們卻裝作不懂,你說文物很珍貴、保護之人人有責,他偏覺得再珍貴也只是躺著不動的器物,不“利用”白不利用,所以就要假借“回饋名流、時尚大腕”的幌子玩營私肥己的“坐地分贓”。你覺得責任重大,他偏偏不以為意,就要把皇家寢宮整成富豪的“私家廚房”。至于所謂的“問責”,在“信息完全不公開”面前也只能渙為浮云。
名表、皮包進駐國家博物館只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大幕下的冰山一角罷了,你不必訝異,更無需哀泣,那只是公共資源監(jiān)管在市場邏輯面前潰不成軍的狼狽印跡。(王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