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
日本和臺灣最近不約而同修改了歷史教科書內容。日本政府把釣魚臺及竹島正式列為其“固有領土”,這主要是因應安倍政府近期的“去中國化”政策,此舉被外界視為是日本“去亞洲化”的序曲。在臺灣,臺當局“教育部”則調整了日本殖民時期的用語,以強化臺灣的主體性;這項修改主要是在“去日本化”,卻被民進黨批評為馬當局在推動“去臺灣化”。
臺灣《聯合報》11日社論說:日本為了抹飾過去在中國大陸犯下的罪行,不惜與全亞洲對抗,媒體形容這是一種“虐待史觀”。相形之下,民進黨為了達到“去中國化”的目的,而不惜采取日本的視角來看待臺灣,把“去日本化”等同于“去臺灣化”,則可視為是一種“自虐史觀”。
一直以來,日本右翼始終認為二次大戰(zhàn)后的日本教科書過度夸大了日軍的侵略暴行,而忽略了日本對于殖民地的“開拓建設”,以及散播民族自覺的“良性”一面。例如,右翼認為,所謂的南京大屠殺,從無確切的統計數字;強征慰安婦,則是戰(zhàn)爭期間的合法舉動。右翼甚至認為,日本政府把這些具有“爭議”的史實,列入中小學的歷史教科書,這是一種“自我虐待”的歷史觀。
安倍上臺后,便企圖改變這種較具反省意識的史觀,為侵略史翻案卸責;這種氛圍一旦形成,“侵略有理”的言論便排山倒海而來。例如,安倍聲稱靖國神社“無英雄”,為自己參拜神社的行為取得正當性;日本NHK會長籾井勝人說,慰安婦是任何戰(zhàn)爭國家的“必要性行為”;日本著名作家百田尚樹說,南京大屠殺只是蔣介石的一種“國際宣傳”手法;文部省更修改中學教科書,正式將釣魚臺及竹島列為日本的“固有領土”。
可見,日本為了擺脫反省認錯的歷史,卻使自己向“虐待史觀”推進;它的歷史教科書把侵略行為正當化,把日本對被它侵略過的亞洲國家與人民的暴虐殘害視為“協助開發(fā)”和“文明教化”。令人遺憾的是,當日本試圖走出過去的“自虐史觀”,民進黨卻掉進了“自虐史觀”的黑洞。
從過去以來,民進黨在“聯日抗中”的大旗下,不知不覺形成一種扭曲的歷史觀。在意識形態(tài)上,它把日本“殖民統治”視為臺灣“本土化”的一部分,更把日本“皇民化”政策看作是臺灣本土意識的神主牌。林佳龍在擔任民進黨秘書長時接受“美國之音”訪問,便說出多數臺灣人覺得“讓日本人統治比國民黨執(zhí)政還舒服”的話;也難怪,民進黨會堅決反對將日本統治臺灣稱為“殖民統治”。
在外交政策上,民進黨把“親中”視作等同“反日”;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日本宣布將釣魚臺國有化時,蘇貞昌竟說“臺日核心利益是一致的”;當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時,民進黨則是噤若寒蟬?梢,民進黨非僅從日本視角看臺灣,更從日本的立場看世界。
這次臺灣高中歷史教科書新課綱修訂,民進黨反對將“日本統治時期”改為“日本殖民統治時期”,這是刻意抹飾日本殖民臺灣的史實;民進黨反對將“大東亞共榮圈”加入“侵略”的字眼,這是否認日本侵略亞洲的事實;民進黨反對將慰安婦加上“被迫”一語,則是美化日本迫害鄰國人民的暴行。可見,民進黨這種史觀,不僅是“自虐”,更欺凌了曾遭到日本殖民迫害的無數臺灣人。
當二戰(zhàn)已成為明日黃花,日本右翼卻還運用“虐待史觀”來推展其“去亞洲化”政策,這讓日本距離亞洲越來越遙遠。而在日本殖民統治臺灣已結束近七十年的今天,民進黨還在從日本的角度看臺灣,自甘沉溺于“自虐”的史觀,這也讓民進黨與它所強調的“臺灣主體性”背道而馳。
民進黨抨擊這次的高中歷史課綱形塑“親中仇日”,嚴重扭曲臺灣的主體民意;事實是,民進黨這種無視歷史真相的“自虐”式“大日本皇民史觀”,究竟能代表誰的民意?又在照顧誰的價值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