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司法院長”賴英照為臺灣高等法院法官集體貪瀆案件引咎辭職。美國《世界日報》19日刊載社論說,賴英照在案發(fā)之際并無意辭職,且表示正在進行司法改革,但民間壓力如排山倒海涌現(xiàn),不得不提出辭呈以示承擔政治責任。
社論指出,臺灣司法不公造成的民怨已深,新任“檢察總長”黃世銘拿臺灣高等法院三名法官和一名檢察官祭旗,若因此未能形成一股巨大的改革動力,馬英九的廉政和肅貪宣示或?qū)S為空言,而且只會加重惡性循環(huán)。嚴格而言,自誓從事司法改革,且標榜廉政和肅貪,未能就此著力,加速加碼從事司法改革,馬英九或要面對2012年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悲劇。
臺灣司法淪落到今天成為民間怨尤所叢集,當非一日之寒。過去司法為政治服務,政治案件成為白色恐怖的具體指涉;但威權(quán)體制為求平抑民怨,對于肅貪及獄政還是不敢輕忽,偶爾還會打打老虎以立威信,以行政手段肅貪畢竟效力有限,臺灣官場并沒有因蔣經(jīng)國痛恨貪腐而弊絕風清,但貪腐只能躲在陰暗的角落里,還未見橫行。
臺灣在民主化轉(zhuǎn)型的同時,有不少批評指責未能同時處理好轉(zhuǎn)型正義。若以此為準,臺灣的司法非僅無能主動處理轉(zhuǎn)型正義,且反因民主化,在論述上輕易取得前所未有的司法獨立,但在實務上因缺乏相應的司法自律,加上政客濫權(quán),反而讓臺灣司法界墮入前所未有的罪惡深淵。有錢判生、無錢判死的民間控訴,更是整個社會的集體記憶。從事司法工作的人員何以無人以此為恥?這是鄉(xiāng)愿還是共犯結(jié)構(gòu)下的既得利益作祟?
社論分析,以這次遭收押的三位法官為例,除了聯(lián)手收受賄款而為貪污犯何智輝改判無罪之外,其中有兩名法官更有改判兩名殺警死刑犯為“無故持械”和“殺人未遂”。一名為臺灣治安犧牲的警察竟落此下場,試問臺灣的司法正義又在哪里?此案的復雜更在提起公訴的檢察官何以竟然不上訴?“司法院”對這種重大案件的轉(zhuǎn)折何以竟疏于“閱卷”?警界同仁包括直屬長官對自己人的犧牲竟是如此疏于關(guān)懷,整個社會也是麻木不仁。
臺灣民主化的轉(zhuǎn)型可謂千頭萬緒,政治案件幾乎是一炒再炒,仍聲言真相不明,所謂社會記憶更是遠離歷史真相,甚至不愿面對真相。至于真正事關(guān)社會正義的社會公平和司法正義則相對遭到忽視,更遑論一般平民百姓的人權(quán)。臺灣雖歷經(jīng)民主轉(zhuǎn)型和政黨輪替,但也給政客更多的操弄空間,在李登輝時代即已出現(xiàn)政商勾結(jié)的惡緣,換到貪腐成性、謊話連篇的陳水扁執(zhí)政,官商勾結(jié)和貪腐更是肆無忌憚,官場幾乎全遭黑金網(wǎng)絡盤踞,檢警法則充當打手的角色,跟著政治正確墮落。調(diào)查局長葉盛茂吃案和泄密,金檢局長李進誠在股票市場扮演禿鷹,此前還有62名法官涉入臺鳳炒股案,都是民主化時代的產(chǎn)物。
更嚴重的還有司法冤獄,法界為政治服務的案例在民主化之后并未絕跡,尹清楓案久懸未破,卻因政治介入起訴雷學明等五名臺海軍將領(lǐng),若非檢察官事后承認系來自政治壓力起訴,才有機會獲判無罪;因政見不同惡意起訴聯(lián)電負責人曹興誠,曹興誠還為此現(xiàn)身說法,直指檢察官串通對岸不肖司法人員偽造文書以期入罪,手法又豈止拙劣,而是恣意濫權(quán)。檢察官侯寬仁偽造不實筆錄即曾遭馬英九控告,竟不了了之。前“司法院長”翁岳生卸任時即曾提及政治踐踏司法,讓他椎心泣血,但翁又做了些什么改革和抗拒?司法不能超越政治的癥結(jié)就在這里。
社論最后表示,今天與其惋惜“司法院長”賴英照下臺,不若慶幸還有耿直的“檢察總長”黃世銘敢于辦大案。與其希望趕快走過這場風暴,不如猛吹到底,全面追查法檢警獄的不法情事和離奇怪案?傊,不能平民憤的司法改革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