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上月“圓仔”出生,島內(nèi)再度掀起“熊貓熱潮”。香港《大公報》20號刊文表示,臺灣社會上空布滿暴力、悲情、對立的陰霾,而可愛的熊貓寶寶出生帶來的正能量,恰恰紓緩了臺灣坊間郁悶的氣氛。文章還指出,為了進一步深化兩岸動植物保育交流,兩岸應簽署相關的交流協(xié)議,從保育和繁殖物種的角度出發(fā),互通有無,互相學習。
全文摘編如下:
自上月大熊貓“團團”、“圓圓”在臺北動物園誕下愛情結晶以來,大熊貓一家三口的起居飲食牽動了兩岸“熊貓迷”的心。尤其熊貓寶寶“圓仔”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更受到臺灣媒體的追蹤報道。有媒體在“圓仔”滿月前夕,發(fā)布了“圓仔”自出生以來的生活寫真集,與民眾分享“圓仔”從粉紅色的肉團到黑白分明的小熊貓的生長歷程。臺北動物園則為“圓仔”舉辦了熱鬧的滿月派對。當園方把“圓圓”和“圓仔”母女重逢、舐犢情深的溫馨場面上傳到視頻網(wǎng)站后,每天都有數(shù)十萬次點擊率!
動物成為公眾焦點、媒體寵兒,在島內(nèi)并不多見。而上一次應是“團團”、“圓圓”初次踏足寶島、落戶臺北所掀起的“熊貓熱潮”。大陸方面早在2005年5月就宣布向臺灣同胞贈送一對大熊貓,島內(nèi)超過七成民眾當即表示歡迎,但當時執(zhí)政的民進黨卻借口“籌備不周”,駁回已具備養(yǎng)育大熊貓技術的臺北市動物園的申請。直至2008年5月國民黨上臺,大熊貓赴臺才得以落實。這幾年來,大熊貓已融入了臺北市民的生活:地鐵有“團團圓圓號”;公交車有“熊貓巴士”;過年的年餅里有熊貓發(fā)糕麵包;酒店推出熊貓主題房;餐館有熊貓主題套餐;發(fā)行的熊貓郵票郵摺幾個小時被搶光!
隨著上月“圓仔”出生,島內(nèi)再度掀起“熊貓熱潮”,一方面是因為“圓仔”憨態(tài)可掬、惹人憐愛,尤其當它躺在媽媽“圓圓”的懷里舒服入睡的模樣,那無憂無慮的神態(tài),讓在都市中奔波忙碌的上班族羨慕不已。而“圓圓”即使再疲倦也時時刻刻溫柔地把女兒擁在懷中,這份天生的血脈情緣如一股暖流沁人心肺。另一方面,島內(nèi)這幾個月來爭議不斷、負面新聞層出:政客在“立法院”打架、士兵在軍營被虐待而死、“挺核”與“反核”爭持不下。臺灣社會上空布滿暴力、悲情、對立的陰霾,而可愛的熊貓寶寶出生帶來的正能量,恰恰紓緩了臺灣坊間郁悶的氣氛;顫姷摹皥A仔”如開心果,讓人可暫時忘卻煩憂!
“圓圓”成功繁衍后代、“圓仔”健康成長,都離不開兩岸專家、工作人員的密切合作。為了進一步深化兩岸動植物保育交流,兩岸應簽署相關的交流協(xié)議,從保育和繁殖物種的角度出發(fā),互通有無,互相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