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筆下的琵琶女,“今年歡笑復(fù)明年,秋月春風(fēng)等閑度”,以致“門前冷落鞍馬稀”,只好嫁作商人婦,無奈“商人重利輕別離”。臺灣《中華日報》今日發(fā)表社論稱,陳水扁如果有怨,與琵琶女之怨大不同,但相同的是唯恐“門前冷落鞍馬稀”。
陳水扁“門前冷落鞍馬稀”,不禁讓人想問,“陳水扁們”到哪去了?難道蒸發(fā)了嗎?且看:“高院”日前再度裁定,陳水扁延押兩個月,時間自本月二十四日起算,卻不見陳水扁們,成群出面抗議“高院”、聲援陳水扁。相較過去有人揚(yáng)言,“攻進(jìn)臺北看守所,救出陳水扁”,簡直不可道里計。
陳水扁的“門前”,就是臺北看守所大門,過去會面者絡(luò)繹于途,如今是何等稀微;大門外的聲援者,也日漸零落。會面者與聲援者俱稀,那“囚房”滿室的孤寂,陳水扁怎奈得住?他唯有朝盼聲援者,暮盼會面者,等呀等的,一旦等無人,“囚房傳語”——會面者傳話,也就顯得更加杳渺。
彷佛像是空谷足音,日前難得出現(xiàn)“囚室傳語”,這回話語指向陳菊。傳話者聲稱,陳水扁曾“贊助”陳菊,她卻不出庭幫他作證,未免太“無情、不厚道”了。從而顯示,陳水扁身在“籠中”,對于“五都”選舉,似仍有意下指導(dǎo)棋,究其原委,毋乃他擔(dān)心,“阿扁光環(huán)”就此散盡了。
社論最后指出,“阿扁光環(huán)”,其實是媒體鎂光燈、聚光燈的產(chǎn)物,陳水扁的新聞熱度,已然消退,陳水扁們無光可趨,哪能不意興闌珊?其實,陳水扁涉案,一條條、一樁樁,若還有陳水扁們,把扁案當(dāng)成共業(yè),那是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