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新一期《新新聞》雜志昨日刊文說,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近來備感壓力,相對于馬英九將重掌國民黨黨權的意氣風發(fā),她則陷入被奪權與眾派系瞄準明年主席改選,有意將其去之的窘境。
文章摘錄如下:
蔡英文擔任民進黨主席來自于黨內主要派系的折衷結果,只是在任期過半之后,不但黨內聲望沒有上揚,民意支持度也從上任的五成跌到目前二成不到,真正緣由確實值得探究。
熟稔民進黨運作的人士指出,蔡英文的危機,緣自黨內三道難關皆難以突破,分別是扁案、年底選戰(zhàn)與大陸政策,其所運用的策略與傳統民進黨有天壤之別,思考模式也與綠營支持者產生落差,以致基層出現“蔡英文未能融入民進黨”的聲音。
在扁案上,蔡英文第一時間并未就挺扁與反扁做出明確態(tài)度,當時不論黨內派系與支持者都期待蔡盡快表態(tài)并適時作為,然而蔡不熟悉黨內文化,對派系角力一時之間不敢貿然處理,以免因判斷錯誤釀成領導危機。從蔡的角度,她以自己的慢工,欲抑制黨內的快火,希望采取更民主的方式,圓融處理黨內的分歧意見,做法似可理解。
但是,司法偵辦時間拉長后,挺扁與反扁都感不耐,使得綠營支持者相互間產生齟齬。若當時蔡英文選擇挺扁或反扁,都還有一定程度的派系與群眾支持,然而隨著羈押陳水扁時日越久,“司法人權”問題浮上臺面,蔡英文被迫從事營救扁行動,近日打出“律師團”、“全民聯署”、甚至“李遠哲”牌等,已遠水難救近火,亦被挺扁派認為失去先機。
隨之而來,在黨內縣市長初選競爭與候選人的尋覓過程,皆或多或少圍繞在挺扁與反扁的對立之中。黨內選戰(zhàn)策略小組雖能作為蔡英文的防火墻,但是蔡原本心目中的卸任政務官下鄉(xiāng)參選,卻多是受扁栽培或提拔之人。蔡對扁案模擬兩可的態(tài)度,讓政務官下鄉(xiāng)頓成空中樓閣。曾經力挺蔡的新潮派,也因為臺南縣長提名受到基層強烈反彈與指責,對蔡的支持也漸意興闌珊。
沒有選舉戰(zhàn)功的蔡英文,對年底選戰(zhàn)的輔選興致勃勃,現在更規(guī)劃打造“小鷹(英)”號航空母艦輔選艦隊,只是她在群眾場合仍稍欠魅力,讓部分縣市長與議員候選人內心的不安全感油然而生,對蔡的輔選反而裹足不前。特別是蔡本身婉拒投入參選任何一個縣市,多少讓原先的支持者產生怯戰(zhàn)的印象。
相較于蘇貞昌再次準備投入臺北縣,正如同謝長廷2006年轉戰(zhàn)臺北市長般,以曾任“閣揆”的身份屈選地方首長,得到綠營普遍叫好,更有發(fā)揮火車頭的作用,然而蔡英文不此之圖,即使以身負全臺輔選重任為由,基層依舊難以理解。
(本文不代表中國臺灣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