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倍來了,美國人會說什么(觀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開啟的美國之旅是加強日美雙邊關系的“黃金機遇”。日美關系能否加強,取決于安倍能否滿足美方的要求,對戰(zhàn)時歷史發(fā)表強有力的聲明,從而化解華盛頓方面對他保守派民族主義的疑慮。
隨著安倍訪美(當地時間26日)的臨近,美國國內“必須對日本軍隊慰安婦受害者問題等日本殖民統(tǒng)治和戰(zhàn)爭犯罪進行反省和道歉”的聲音正在高漲。
美國人的警告
美國人緊盯著安倍在亞非峰會上的演講。事先有分析認為,安倍29日在美國眾參兩院聯(lián)席會議上的演講如何闡述其歷史觀,可以從亞非峰會上看出端倪。
就在萬隆演講之前,安倍21日以“內閣總理大臣”的名義向靖國神社獻上了被稱為“真榊”的供品。
美國國務院發(fā)言人瑪麗·哈夫當天再次敦促日本以有助于推動“彌合及和解”的方式處理二戰(zhàn)歷史問題。
顯然,此論是針對安倍近日相關表態(tài)和舉動做出的。安倍在20日參加日本民營廣播的節(jié)目時暗示,8月份發(fā)表的“戰(zhàn)后70周年談話將不會包括殖民統(tǒng)治、侵略、道歉等表述”。
盡管安倍及其內閣成員已在多個場合承諾,愿繼續(xù)堅持包括“村山談話”在內的以往歷屆政府在歷史問題上的認知,但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暗藏的“玄機”。繼承歷屆首相講話,但絕不說具體內容,就是說不只是村山談話,歷屆首相中有否定侵略的談話,他也會繼承。安倍表示“深刻反省”,但反省的結果是認為日本錯了嗎?他不說。
美國主流媒體在安倍訪美之前罕見地在報道中齊聲要求安倍就歷史問題進行道歉。
《紐約時報》20日在名為《安倍首相的日本歷史》的社論中說,“(此次)訪美成功與否,取決于他能否正直地面對日本戰(zhàn)爭歷史。”《華盛頓郵報》在當天發(fā)自東京的報道中警告說:“如果安倍此次(國會演講)對日軍慰安婦問題等歷史問題輕描淡寫,東亞地區(qū)的緊張將進一步加劇!
多名美國眾議員21日晚在美國兩院會議廳發(fā)表特別演講,要求安倍在29日的演說時提及歷史問題,就慰安婦問題道歉。
美國的“日本困境”
一般說來,當日本與亞洲鄰國在歷史與領土問題上發(fā)生爭執(zhí)時,美國很少對日本進行批評,且多有為其站臺的嫌疑。
安倍訪美之前,美國政界、新聞界不斷對其“敲打”,實屬罕見。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問題研究所所長鄭永年看來,這是美國陷入“日本困境”的表現。
二戰(zhàn)后,美國為了自己占領的便利放了日本一馬,因此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處理不如德國干凈。
這使得日本右派政治人物的戰(zhàn)爭歷史觀從來就沒有清算過,且以各種形式得到延續(xù)。日本右派的戰(zhàn)爭歷史觀就是:對日本來說,太平洋戰(zhàn)爭是一場日本“對抗西方帝國主義的戰(zhàn)爭”,是一場正義的戰(zhàn)爭。
雖說美國現在利用日本來實現其亞太再平衡戰(zhàn)略,但對日本的小算盤也很清楚:它對美國未必沒有威脅。
“如果日本帝國是二戰(zhàn)受害者的話,那么就不是東條英機,而是杜魯門成為戰(zhàn)犯了!迸c德國總理默克爾訪日時委婉勸誡安倍“正視歷史”不同,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網站3月9日猛烈抨擊日本“歷史修正主義”。
文章的作者稱,如果面對日本否認慰安婦或者南京大屠殺時保持沉默,最終會破壞建立戰(zhàn)后國際秩序的基本原則。如果任由日本否認遠東軍事法庭對日本戰(zhàn)犯的判決,美國當年扔原子彈就失去道德支持。
美應放棄“瓶蓋”策略
專家分析,美國對日本采取的是“瓶蓋”策略,希望把日本右翼思潮蓋住,不讓魔鬼跑出來。
分析認為,美國約束日本靠的是三大制度保險:一是和平憲法,二是日美安保條約,三是鼓勵日本加入由美國主導的國際機制。
美國的綏靖政策并沒有換來日本的乖順:日本在TPP談判上的強硬,同朝鮮進行單獨談判,安倍助手在不同場合批評美國等,說明美國正在逐漸失去對日本的“控制力”。
很顯然,魔鬼已經拱翻了蓋子。通過去年在中期選舉中的大勝和積極響應美國的亞太戰(zhàn)略,安倍似乎找到了實現其“修憲夙夢”的絕佳機會,而即將到來的訪美之行將成為其能否最終獲得“美國牌”的關鍵一步。
安倍“修正”歷史的策略正在逐步靠近目標。
美國耶魯大學法律與政治科學教授布魯斯·阿22日在美國《赫芬頓郵報》刊文稱,安倍的修憲企圖是對和平憲法的激進解讀,他想從美國獲得的東西一旦拿到,將對現有秩序構成十分嚴重的威脅,美國政府應當拒絕日本的請求。
也有專家警告:美國應該認識到,安倍和日本右翼思潮難免沒有復仇色彩,如果日本真的脫離美國控制,或者自己搞出核武器,扔給誰還不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