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ISIS剛剛進入伊拉克,我曾經寫過,外部世界會讓伊拉克軍隊自己先扛著,但心里會有一條底線,一旦過底線,外部武力一定會介入。現(xiàn)在,就是過了底線的這一刻。
伊拉克“安定樣板”庫爾德已岌岌可危
ISIS從西北進入伊拉克以后,先是避開東部的庫爾德自治區(qū),沿西南、南下往巴格達推進。巴格達既是伊拉克首都,也是阿拉伯伊拉克的核心,自然是伊拉克軍隊拼全力死守的一條線。ISIS很快發(fā)現(xiàn)這是一塊難啃的骨頭,于是開始轉向東北部的庫爾德自治區(qū)。
庫爾德其實沒有正規(guī)軍,他們是一支叫做peshmerga的民兵武裝。一開始ISIS不過去,原因是庫爾德是強悍的部落民族,它的民兵比伊拉克正規(guī)軍更難惹。peshmerga在薩達姆時期就存在,當年他們的武裝反抗令薩達姆頭痛不已。2003年薩達姆一倒,peshmerga直接轉為自治區(qū)部隊。整個庫爾德全靠他們自己保衛(wèi),基本上有能力把所有麻煩攔在庫爾德之外。他們在自己保衛(wèi)的領土上過自己的好日子,經濟繁榮,工資大漲。在整個阿拉伯地區(qū)的麻煩時期,他們一直是伊拉克一個安定樣板和希望。
一個團體、社區(qū)和國家,文明程度如何,判斷標準之一,就是它對異族異教的寬容程度。和ISIS同為遜尼派穆斯林的庫爾德人,能夠包容阿拉伯人、穆斯林什葉派和基督徒。
相反,ISIS進伊拉克先占的摩蘇爾,一進去就把號稱有一千六百年歷史的基督教堂給燒了。他們給基督徒只有三個選擇:一,改宗教為伊斯蘭教;二,繳納特殊宗教稅,就是敲詐一筆的意思;三,被殺。后來很快變?yōu)椤安粷L就死”,這樣,留下的所有財產就都是他們的了。而那些基督徒家庭,只有扶老攜幼,向庫爾德自治區(qū)移動。途經的那個區(qū)域,一片黃土黃沙,炎熱高溫。最后,四萬人沒吃沒喝躲在一個山上,不斷有死亡。而且ISIS正在逼近。
正因為庫爾德的長期安定,美軍大的裝備都留給了伊拉克軍隊,沒有特別去武裝peshmerga。而現(xiàn)在ISIS從伊拉克軍隊手中繳獲大量重武器裝備,相比peshmerga的輕裝備,庫爾德就變得岌岌可危。
美國要確保伊拉克不成第二個敘利亞
雖然沒有說出來,但美國的底線一直很清楚,一個是巴格達和油田必須保。欢欠(wěn)定建設了11年的庫爾德必須保住。而現(xiàn)在ISIS的火箭彈已經落在庫爾德首府埃爾比勒了。這是出擊的最好時刻:伊拉克剛好選出了新政府。新總統(tǒng)賈拉勒·塔拉巴尼正是原庫爾德自治區(qū)主席。他是薩達姆死敵的領袖,什葉派無話可說,同時庫爾德人在宗教上又屬少數(shù)教派遜尼派,他的上臺還緩解了庫爾德的獨立訴求,一箭幾雕地暫時平衡了內部矛盾,F(xiàn)在出擊,一是伊拉克政府相對比較穩(wěn)定,二有伊拉克政府請求人道援助;再者,對基督徒生命援助也是國際間最可接受的出擊理由。其實美國人和國際社會都很明白,最重要的理由,是確保伊拉克不變成第二個敘利亞。因為ISIS的頭頭巴格達迪現(xiàn)在就是本·拉登第二。
仔細去看,重回伊拉克對奧巴馬是件尷尬的事。當初為了競選,他刻意迎合輿論,把當時的撤軍與否,說成是一件“對與錯”的選擇。其實奧巴馬很清楚,當時是否撤軍的判斷,面臨的情況和今天一樣,是“伊拉克軍隊能否獨立反恐、美軍是否必須協(xié)助”的問題。現(xiàn)在,所謂重大國際威脅,都是拐好幾個彎后對未來的估計。
正因為威脅是“拐了彎的預計”,必有爭議,而軍事行動很難不傷及平民。所以,奧巴馬重返伊拉克救急,還需一個理由,F(xiàn)在救助難民、人道物資需要軍事保護,是最好的理由。奧巴馬現(xiàn)在決定不派地面部隊,空軍還是會相當有效。當年第一次海灣戰(zhàn)爭以后,就是靠設定36緯度禁飛區(qū),維護庫爾德地區(qū)免于薩達姆的攻擊。一旦開始空襲,打擊范圍絕不會僅限于保護救援物資和救助難民的范圍,一定會借此機會盡可能打擊和消滅ISIS。奧巴馬說,會限定在小范圍空襲,其實那片地方整個都不大,從埃爾比勒到摩蘇爾,也就幾小時車程。中間光禿禿的沒有什么地方可以隱藏。
它的結局可以預料,會像以色列和哈馬斯的戰(zhàn)爭一樣。會緩解危機,卻不會根本解決問題。在伊拉克地面部隊配合下,哪怕在最好情況下,也就是收復全部失地,ISIS再次退回敘利亞,但是過一陣,它可能又卷土重來。(林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