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20日宣布辭職,將在明年初卸任回國,與家人團聚。他的突然辭職引來種種猜測,我們權且按照他所說的理由,把他的辭職看成是正常的。
駱家輝一共在華任職不到兩年半,但他在中國媒體上受到的關注超過了他的任何前任。他的華裔身份具有天然吸引力,蜂擁而至的關注幫助發(fā)現(xiàn)了許多細節(jié),這些細節(jié)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被放大,引來層層解讀和爭論,駱家輝因此成了中國輿論場上的特殊公眾人物。
直到駱家輝即將離職時,回過頭看,他更像是一位“正常的”美國駐華大使,公眾看到的他的不尋常姿態(tài)和形象,至少有部分源自我們自己的敏感和期待。在接觸了這位大使兩年多之后,中國輿論應當多幾分成熟。
首先,中國公眾應該對國家利益的含義有更深一層理解。駱家輝剛來時,他的華裔身份和面孔帶給很多人親切感,這些人忍不住將這位美國大使當成“中國人”。然而駱很快表現(xiàn)出他對美國國家利益的堅守和忠誠,他的華裔出身沒對此有任何影響。他自己也不得不反復通過中國媒體提醒,不要因為他的面孔對他的身份產(chǎn)生錯覺。
駱家輝在任期間,中美關系呈向前發(fā)展的趨勢,其間出了王立軍和陳光誠“意外事件”,也有兩國高層訪問和中美討論新型大國關系等重大時刻。此外駱本人強調(diào),他縮短了中國人辦理赴美簽證的等待時間,任職期間中國人赴美人數(shù)和美國對華出口都有增加。總體看,他的任職無論從美國方面還是從中國方面,評分都不應該低。
駱家輝引起的最大爭議,是他“平民化”的工作和生活細節(jié)多次走上中國媒體,另外這期間美國駐華使館的PM2.5監(jiān)測流向中國社會,引發(fā)轟動。在這些報道和事件中,美國使館和駱家輝本人受到中國網(wǎng)上輿論的追捧,這些追捧直接成為對中國國內(nèi)部分做法不滿的宣泄。
同樣回過頭來看,這兩年多駱家輝和美國使館的確給中國造成了一些尷尬,但不得不說,這些尷尬也成為倒逼我們改革的眾多元素的一部分。重要的是,這一切都像風一樣吹過去了,中國社會有了更多承受力和彈性,我們在向前走。
駱家輝讓我們看到,中美之間今天的距離有多近,美國元素深度影響中國社會如今是多么方便。在軟實力美強我弱的現(xiàn)實情況下,中美的一些細節(jié)差別,以及中國的具體問題又是多么容易被政治化。由于全球化和互聯(lián)網(wǎng),幾乎很難分清這一切有多少是中國網(wǎng)上輿論的自發(fā)行為,有多少是美國方面的引導或精心配合。
我們不知道該不該對最后這個問題花大力氣進行甄別。一方面這影響我們對事情性質(zhì)的認識,另一方面,即使搞清了,能夠阻止美國使館影響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的可能性也很小。中國最應當做的或許還是要面對這一挑戰(zhàn),把更多注意力集中到解決每一個問題上,讓中國的改變以及不斷的改革努力成為更有價值的新聞,化解一些人對“美國使館榜樣”的打造。
事實上到駱家輝要走時,中國的進步已經(jīng)邁過了他帶來的很多爭議,它們迅速變成小插曲一閃而過。這使得我們更有心情把他當做促進了中美關系發(fā)展的大使來歡送。(作者是環(huán)球時報評論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