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11日曝出,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4月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訪時用極不禮貌的詞匯批評中國人權,宣稱中國在“阻擋歷史”,她甚至稱中國是“fool’s errand”,這個詞的最溫和意譯是“白費力氣”,它的字面直譯是“傻瓜的差事”,具有明顯貶義色彩。希拉里這樣說話與其美國最高外交官的身份嚴重不相符,她對中國的輕慢態(tài)度足以令人震驚。
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被很多媒體認為是“成功”的,但中美的人權分歧很像是在激化。希拉里說“fool’s errand”的采訪日子是4月份,但她在幾天前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開幕式上也使用了很不禮貌的詞,說中國一些“異見人士”近來被拘押或“失蹤”,暗指中國政府是“綁架者”。之前西方媒體一直用“失蹤”這個詞夸張艾未未事件,但媒體怎么說是一回事,希拉里以國務卿之尊、當著中國代表團的面說這個詞是另一回事。
人權的優(yōu)越感已經使美國一些人的理性發(fā)生了扭曲,在中美非常官方的正式場合,他們也會搞小報記者才會耍的小聰明。他們過去批評中國,現在開始斥責甚至“罵”中國。我們實在搞不清楚,像希拉里這樣的高官,稱中國在搞“傻瓜的差事”是偶爾一時走了嘴,還是他們認為用這樣的詞揶揄中國完全可以“想說就說”。
我們懷疑真實的答案是后一個,在中東北非發(fā)生政治動蕩以來,一些美國人表現出對西方政治體制一統(tǒng)全球信心十足,他們覺著中國最終被西方意識形態(tài)收服像吃桃子里面一定有個核一樣跑不了。談別的另說,談人權已經完全用不著考慮中國的感受,說話可以不分人不分場合,中國受不了也得受。
希拉里等美國官員大概會說,是你們中國人太敏感了,我們的話在英語里是正常的,而且我們批評中國完全是“出于朋友的坦誠”。但讓我們試想一下,如果中國外長公開在媒體上批評美國的某些做法是試圖“阻擋歷史”,而且是“fool’s errand”,美國輿論會無動于衷并且沉默嗎?
美國外交官曾就中國個別官員公開發(fā)表批評美國的言論進行交涉。美國輿論即使對中國媒體批評美國也很不適應,這樣的中國媒體通常被扣上“民族主義”的帽子。在中美官方的相互批評中,美國是絕對的主動一方,美國官員的對華批評量不知是中國官員對美批評量的多少倍,F在的問題是,美國官員的對華政治批評有越來越放肆的傾向,他們在失去應有的自我約束。
希望美國高級官員的政治修養(yǎng)是扎實而穩(wěn)定的,是他們個人修養(yǎng)的一部分。而無論政治家還是普通民眾,基本的禮貌都是不可少的底線之一。在當前亂紛紛的世界里,這也是避免不同人群仇視的最低保障線。作為美國首席外交官,希拉里不應該是將英語貶義詞向國際關系領域推廣的帶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