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節(jié)前喊漲”,猛然聽到中國景點節(jié)前降價的新聞,頗讓人有些意外。意外的驚喜中難免又帶著失望,從國家發(fā)改委網站公布的首批降價景點名單看,大多屬于不知名的景點,沒有一家5A級熱門景區(qū)。于是,網友們開始戲謔,“這哪里是降價惠民,分明是冷門景點打折促銷啊!
節(jié)前景點降價,這到底是真正的“返利惠民”還是“冷門景點打折促銷”,還要看第二批100家降價景點的名單。這一輪景點門票降價的舉措,民眾是否能從中受惠,還不忙著下結論。
民眾當然希望旅游景點的門票價格越低越好,但降與不降,旅游景點各有各的“苦衷”。國家發(fā)改委負責人表示,這次降價的原則是不需要大規(guī)模投入,銀行還貸壓力較小的景區(qū);新建景區(qū)投入較大,如果降低門票價格,僅僅依靠財政投入并不現實?赡切┎⒎切陆ň皡^(qū)的知名國家風景區(qū),第一批降價名單中為何難見蹤影?說白了,根本原因恐怕還是“門票經濟依賴癥”使然。
注重觀光不考慮休閑、旅游產品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差、只盯著門票收入而不考慮旅游產業(yè)鏈的后期效應,于是,旅游景點管理方對門票的收入越來越依賴。這就如同地方政府對房地產的依賴,只要沒有擺脫土地財政,樓市調控的效果總讓人隱隱擔心。同樣道理,如果旅游景點沒有觀念的徹底轉變,只靠上級行政部門“降價”來點化,“門票經濟依賴癥”無論如何都是難以擺脫的。
旅游景點對門票經濟的依賴,呈現出了中國旅游產業(yè)中的浮躁。這種浮躁,也與游客的旅游方式相關。著名的景點,無論價格高得再離譜,游客還是會一邊喊肉痛一邊趨之若鶩;對于那些冷門生僻景點,價格再低乃至免費,也未必會吸引更多人。我們常常批評旅游景點不注重觀念轉變,沒有學會從觀光型向休閑型轉變,可如果沒有游客的觀念轉變,旅游業(yè)的升級轉化很難實現。
我的一位同事算是真正的旅游愛好者,她深深遺憾“中國的大多數游客,已經完全適應了形式主義的旅游”。游客浮躁,多快好省地去名勝古跡證明到此一游;旅游開發(fā)者和從業(yè)者們浮躁,省時省力地獲得了最大利潤。兩相默契配合打造出了中國式旅游,創(chuàng)造了高企的旅游GDP,也創(chuàng)造了中國游客偏狹的旅游觀。觀念不改,即便門票降了,游客們恐怕還是會沉浸在“我來了,我看見,我拍照”的旅游模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