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等從大學時代起就耳熟能詳?shù)募~約“時代廣場”在報章上全“變”成了“時報廣場”。一時不解,好奇心起,借助網(wǎng)絡(luò)搜索一番,這才了解了怎么回事。按照網(wǎng)絡(luò)搜索結(jié)果,其實TimesSquare從來就應(yīng)該叫“時報廣場”,而不是“時代廣場”。100多年前,紐約時報成功游說紐約市政府,把他們總部所在的LongacreSquare改為TimesSquare。為了慶祝改名成功,紐約時報還舉辦了個大型新年晚會,然后這個晚會傳統(tǒng)就一年一年承繼下來了。
從各方面綜合判斷,這個說法比較靠譜。也就是說,我們這些當年四、六級英語等級考試拿到“優(yōu)秀”的所謂知識分子,在這個常識問題上錯了幾十年!真恨不得在那位始作俑翻譯者屁股上踢他一腳——十多年前本人還自豪地向別人炫耀:“俺也去過紐約時代廣場了!
其實,每個自以為了解真相、掌握真理的人,在諸如此類基礎(chǔ)性的認知上都可能存在誤解和偏差。最簡單的例證就是中國字的讀音,我們浩如煙海的文字,不知道讓多少學人名人聞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小小地出丑,而他本人卻百分百地肯定自己的讀音千真萬確。那情景,確實很讓人尷尬。
由此聯(lián)想到,基礎(chǔ)性的認知尚且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那么對于其他信息的辨認和解讀,那就更可能產(chǎn)生偏差。特別在這個傳播高度發(fā)達、信息異常豐富的時代,不知有多少人被似是而非的信息、信息表達或信息組合方式而誤導(dǎo)。前一陣子,有人在微博上發(fā)布新聞,稱動物園一游客拗斷鹿角,然后吸食鹿茸中的血,并有照片為證。如此有圖有真相的信息總沒錯了吧?但事實卻是,小鹿被折斷鹿角確有其事,但男子吸食鹿血卻是幾年前在某養(yǎng)鹿場上拍的照片。據(jù)了解,即便在新民晚報記者對此寫了辟謠報道之后,仍然有不少網(wǎng)民認為確有其事,并指責晚報記者是在為失責的動物園說話。我猜想,那些指責晚報維護動物園的網(wǎng)民,他們肯定非常確鑿地認為自己了解的是真相、代表的是真理吧?
回過頭來,當初如果要避免把“時報廣場”誤為“時代廣場”,除了英語要好,還得了解紐約的城市史、地名史。如果這個要求比較高,可以請教一下紐約當?shù)厝。兩者都做不到,那么至少?yīng)在心中存疑,或者索性以TimesSquare稱呼之,這樣既顯得有學問,又免得出丑。無論采取哪種方法,就是千萬不要在聽到“時報廣場”的說法后,堅持自己正確,繼續(xù)稱呼“時代廣場”。
真是由衷慶幸,慶幸自己消解了一個錯誤的常識,并在這一過程中領(lǐng)悟了一點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