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經濟大環(huán)境趨冷,民企的日子也不好過。民企經營中遭遇的最大問題就是成本上升,利潤下滑。入不敷出,就會難以為繼。為了生存,民企必然會采取措施壓低成本,提高利潤。而裁人降薪無疑是見效最快之法。
民企日子艱難,裁人降薪也屬無奈之舉。關鍵是,一些民企既想裁人降薪,又想保住“面子”。所謂“面子”,就是對外宣傳企業(yè)再困難,也不裁人降薪,與員工共渡難關,以此對外樹立一種“負責任企業(yè)”的形象。背地里則通過“隱性裁人”,逼員工自己主動辭職,這樣,民企就沒有違法用工之虞,還能省下一大筆補償款。
既要維護“企業(yè)形象”,又要裁人降薪,怎樣才能做到兩全其美?“隱性裁人”成了慣用的“陰招”。我身邊的好幾個同事和老鄉(xiāng),都被隱性裁掉了。
民企“隱性裁人”時,最常用的方法是“調崗”。這種崗位調整,當然不是為了適應企業(yè)需要進行的正常調整。具體而言,就是把員工調到陌生的、專業(yè)不對口的崗位,讓員工無法勝任新工作,從而“知難而退”,自己主動選擇辭職。比如,一位同事原來是辦公室文員,但辦公室需要減員,就把同事調崗到倉庫,讓同事每天統(tǒng)計收發(fā)貨。這份工作不但下班晚,需要經常加班,而且崗位工資也比以前少了400多元。同事堅持了兩個月,終于放棄,主動辭職了。
“隱性裁人”對企業(yè)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對外既掙足了“面子”,對內又沒有任何損失,還達到了裁人降薪的目的?蛇@個陰招卻讓員工很受傷,無處申冤、無處說理。要么主動選擇離職,拿不到企業(yè)該發(fā)的裁員補償,要么忍氣吞聲,在不喜歡的“新崗位”上默默忍受。
與國家機關、事業(yè)單位的“鐵飯碗”相比,民企職工端的是顫顫巍巍的“瓷飯碗”,他們身處在職工權益被侵害的重災區(qū)。其實,民企為熬過經濟寒冬,不是不能裁人降薪,只是應該做得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把困難告知員工,取得員工理解,盡一己所能給員工提供合理的補償。不能想盡辦法使陰招,逃避責任。(雙季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