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關于女生小心機的臺灣漫畫在朋友圈上被轉(zhuǎn)得很火,早上起來梳洗打扮一番然后坐在床邊擺出睡眼惺忪的表情拍張照片傳上個人主頁,配個“早上好困”的說明,然后一群人留言“美女皮膚好好”;和朋友約好去參加閨蜜的婚禮不能搶了新娘的風頭,結(jié)果精心裝扮之后選角度和新娘合影上傳,“親愛的就這么嫁了,一定要幸福哦!”留言又往往是“你比新娘好看!”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沒人評論也不會顯得尷尬,“我只是在記錄自己的生活,不需要別人評論”,很高冷,微信朋友圈更是很貼心地自帶評論僅好友間可見的設定,你沒看見回應不代表人家其他的朋友沒有點贊,絲毫沒有丟面子的風險。于是,在很容易“安全著陸”的微信朋友圈里,順手點開的小紅點兒藏著滿滿登登的小心機。
剛畢業(yè)成為記者的姚鑫本是“不屑于”發(fā)朋友圈的,“為了和那些天天曬的人劃清界限”,不用坐班的工作起初讓她甚感愜意,一個人悶在家里的時間長了,她開始孤獨起來:“平時自己在家見不到人,周末朋友們放假,但又正是我寫稿子的時候,時間長了覺得有點脫離社會了!
于是朋友圈成了她“刷存在感”的方式,上傳一些自己種的小盆栽、自己做飯的圖、講一段糗事,然后隔一會兒就刷一下看看,看到朋友圈圖標右上角的數(shù)字就連忙點開看,“這樣和朋友聊幾句覺得自己還是個社會人,而且也不會顯得太打擾”。自己的感受也讓姚鑫對以往看不慣的“曬”寬容了很多,“說不定別人看我也覺得是在‘曬’呢,其實根本不是那回事”。
自己在家里憋得不舒服,就想發(fā)一些表現(xiàn)生活美好的東西,失戀了心里難過,就想發(fā)一些看起來豁達的文字示威。不管哪一種,實際都是想要在心理上得到一種補償。孤獨的人想看看熱鬧,懦弱的人想表現(xiàn)強勢,不那么健談的人也許悶騷,朋友圈經(jīng)久不衰,成了一個尋求感情補充予取予求的能量場。
生活是一襲華美的袍,當把它掛出來抖虱子的時候,親愛的觀眾朋友們中,可能很多人注意到的是華美的袍,然后有意無意地和自己身上的袍作對比。發(fā)的人也許通過這樣的方式收獲了成就感和稱贊,但她袍里抖下來的虱子卻莫名其妙地爬進了你的袍子里,悄悄地,暗暗地,瘙癢難耐。尋求正能量卻可能同時傳遞了負能量,有時情況也可能恰恰相反。
在某外資銀行工作了兩年的王婷婷一度發(fā)了些挺讓朋友們擔心的內(nèi)容:“最近頭暈,全身乏力,醫(yī)生說是嚴重貧血,怎么辦……”附上一張在醫(yī)院的照片,而當朋友們非常緊張地打電話給她時,王婷婷笑聲很爽朗:“有點貧血,不嚴重,我發(fā)給老板看的,省得老讓我干活兒!”果然,跳槽至另一個相對輕松的單位以后,王婷婷刪除了以往的內(nèi)容,轉(zhuǎn)而上傳了郊游的照片,文字說明——“天公作美,采蘑菇好開心”。
相比之下,剛剛開始讀在職研究生的銀行職員郭蔚可就沒那么幸運了。開學初的活動讓她身心俱疲,但為了和新認識的同學們搞好關系,在朋友圈里留下個“合群”的印象,她上傳了幾張活動中與同學的合影,并配上了“意猶未盡,后會有期”的圖片說明,結(jié)果男朋友見了其中一張她和男同學的合影吃起了干醋。
朋友圈本就只能提供碎片化的信息,更兼秘密心機小博弈?發(fā)出的一條條信息如同一匹匹在草原上奔馳的野馬,身為牧馬人的我們完全無法把握它踏了哪塊草,傷了哪顆心。
其實,嚴格與個人綁定的方式、沒有什么大V的介入,使得朋友圈相對其他的社交網(wǎng)絡更像一個朋友間的圈子,有秀來曬去看不慣,也有問卷活動幫忙轉(zhuǎn)。朋友圈是個江湖,與人相處卻不能只靠傳說:朋友圈上,別全當真。欲明真相,得見本尊。(陳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