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追尾引來的駕照風波在發(fā)酵的同時,也引發(fā)一些網民對駕照和駕考制度的吐槽。記者采訪發(fā)現(xiàn),雖然用錢買駕照的現(xiàn)象在大城市已幾乎絕跡,但考駕照給教練“意思意思”、一些小城市用幾千元上下“打點”就能取得駕照的情況依然存在。(11月11日《新京報》)
隨著駕照需求的越來越旺盛,市場化和產業(yè)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甚至形成了一條龐大的產業(yè)鏈。筆者是2010年取得駕照的,雖然按照規(guī)定必須要參加86學時的培訓,但實際上因為工作所限,沒有達到要求的三分之一。雖然還有學員比這更少,但這并會不影響其考試合格。
湖南某駕校負責人曾透露,雖然目前駕校已經社會化經營,但仍有許多由相關部門間接開辦,要么與其內部人員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相關部門在駕駛培訓高額利潤的驅動下,形成了對駕照考試培訓的壟斷。這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在一些地方明文規(guī)定申請駕照考試報名必須出具《駕校培訓記錄》,這樣的私設準入門檻,無疑是拿公共權力為行業(yè)利益背書。盡管駕駛培訓已經社會化,但何以滋生了“交錢就通過”等亂象呢?駕校牛哄哄的底氣從何而來?一個商業(yè)機構能有如此強大的能量,皆因其不過是整個利益鏈條中的一環(huán)。所謂“花錢買駕照”,既有商業(yè)的淪陷,也有權力的尋租。
培訓機構本就是商業(yè)機構,其承擔著培訓的責任但不應對結果把關。我們要遏制“花錢買駕照”當剝離利益關聯(lián),治理駕駛培訓行業(yè)亂象,必須整治其背后的權力推手。如此而言,實行責任倒查,按圖索驥進行權力治理已成當務之急。如此,駕照才不會只是一張“紙”。(堂吉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