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在杭州舉行的2012年民營企業(yè)峰會上,浙商馬云因遲到被聚焦。馬云致歉并解釋,路上擁堵太久。浙江省委書記夏寶龍聽后,向馬云致歉:“交通擁堵不是你的問題是我的問題”,并承諾要在5年內(nèi)治堵。
馬云因遇堵遲到,原本是峰會上的“花絮”,可它引發(fā)的后續(xù)劇情,卻極具看點:省委書記為此致歉,并作出治堵承諾。按理說,地方主政官員承諾治堵,于百姓而言,無疑是好事一樁!5年內(nèi)治堵”,給出明晰時間表,要給城市交通“排淤”。這份表態(tài),終究釋放出積極信號——治堵就在“進行時”,且好景在望。這無異于給堵心市民吃了顆定心丸。
官員的治堵承諾,也算慰藉人心。只不過,它激起的輿論反響是多面的:既有認可,也不乏質(zhì)疑聲。認可源于“治堵有了眉目,可被期待”;而質(zhì)疑,是因為在當時語境下官員道歉和承諾的面向?qū)ο螅@得有些含糊:看起來,它更像是向馬云的即興示好,而非對市民的莊重承諾。
交通堵塞,遭罪的豈止是馬云,更有萬千市民。但遺憾的是,迄今為止,民眾很少聽到官員向平民的道歉,抑或?qū)?yīng)的官場問責。馬云被堵,卻能換來省委書記的致歉,難免讓人“羨慕嫉妒恨”,感到心里不平衡。這種不平衡感,當被理解:公共服務(wù)“看碟下菜”,給名人VIP待遇,并不少見。前不久,許鞍華被盜案中,警方破案神速,就被斥為“給名人特權(quán),對其額外關(guān)照”。而官員給馬云道歉,自然也會令人衍生“權(quán)利不對等”的直觀感受。
平心而論,這般“尊嚴敏感”,或是多慮:首先,從現(xiàn)場發(fā)言看,省委書記夏寶龍的“治堵承諾”,并不是臨時起意、信口說事,而是在治堵問題上醞釀已久,有了相對成熟的政策考慮和制度設(shè)計。其次,慮及具體的對話場合,夏寶龍道歉,與其說是“對人不對事”,不如歸結(jié)為一種謙遜姿態(tài)和責任審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