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9月14日電 (林春茵)14日上午,福州馬尾,細雨濛濛。馬尾虎頭山上,臺灣前“海軍總司令”、海軍上將葉昌桐將軍白衣黑褲,神情肅穆,將一掬掬花瓣撒到福建戍臺將士墓群前。
魂棲此地的,是1847年隨晚清名將沈葆楨巡臺抗擊日本侵略軍的福建水師英烈。140年前,日軍貿然出動三千兵力侵占臺灣,沈葆楨受命率福建水師出征巡臺,犧牲的將士遺骸后來運回福州,修成義冢。
時值沈葆楨保臺建臺140周年,兩岸各界在福州舉辦系列紀念活動。當天,500余人士齊聚虎頭山公祭福建戍臺將士,葉昌桐亦率臺灣退役海軍將軍團前來參加。
英烈墓碑青苔已生,葉昌桐佇立雨中,手撫碑文說,“保臺建臺外,沈公最大成就在于人才培育,船政學堂人才輩出,影響了整個中國。到今天,船政交流仍為兩岸和平發(fā)展的連接紐帶!
“中華民族崛起最重要的是要捍衛(wèi)海疆主權,沈葆楨是海防建設先驅,同時培育優(yōu)秀人才,為建設保衛(wèi)臺灣輸送了人才!备=ㄎ氖佛^館長盧美松說,“回顧歷史,正是喚醒兩岸共同的民族記憶,推動兩岸共同維護海防海疆!
沈葆楨成功驅日后,推行系列新政,開啟臺灣近代化進程。葉昌桐提及這段歷史中臺灣涌現(xiàn)的第一批修建鐵路人員、第一批建設通訊行業(yè)人員,“大多是馬尾船政學堂出去的,是因為這些船政學員懂外文,有機械知識!
葉昌桐曾在天津拜謁嚴復銅像,這位北大第一任校長也出自馬尾船政學堂。嚴復是1866年在福州設立的馬尾船政學堂首批學員,入學考試的考官就是沈葆禎。葉昌桐此次福州之行,就參觀了位于福州于山白塔寺(即定光寺)的馬尾船政學堂前身“求是堂藝局”舊址。
自幼在福州長大的葉昌桐透露,葉家祖宅即在“求是堂藝局”附近,海軍名將葉祖珪是他的高祖。有如葉家的海軍世家在福州比比皆是,如今后人散落海內外,“以船政文化為紐帶的兩岸交流,越來越密切,這對促成兩岸和平發(fā)展是很好的紐帶!
福州市副市長林飛向中新社記者介紹,兩岸傳承船政文化的系列活動今年最為密集:舉辦六屆的兩岸船政學術研討會已成為制度化研討活動;兩岸第一座紀念1874年沈葆楨率福建水師赴臺驅日紀念碑在馬尾立碑;“船政與臺灣特展”在高雄和臺北兩地展出;6集大型紀錄片《船政學堂》在中央電視臺播放;海峽兩岸多次進行甲申、甲午海戰(zhàn)海祭、公祭活動等。
福建船政在創(chuàng)辦和發(fā)展過程中與臺灣有著密切的關系。據(jù)載,1874年,福建船政的創(chuàng)辦人沈葆楨曾帶領福建船政建造的艦船和船政學堂培養(yǎng)的海軍將士組建的福建船政水師官兵巡臺撫臺,并通過開禁、開府、開路、開礦等措施建設、開發(fā)臺灣,促進了臺灣近代化的進程,在臺灣的發(fā)展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一頁。
近年來,兩岸船政文化交流持續(xù)不斷。作為中國船政文化的發(fā)祥地,馬尾致力保護和修復船政遺址,新建中國第一個以船政為主題的博物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開辟船政文化旅游線路,弘揚船政文化,促進閩臺交流。
如今,馬尾船政文化園區(qū)已是“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成為了兩岸交流的橋梁與紐帶。(完)
[責任編輯:李典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