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關人民幣匯率問題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人民幣匯率問題的背后推手是什么?美國匯率政策制定的基點在哪里?厘清這些問題,不僅有助于我們把握美國匯率政策的走向和意圖,同時作為美國的最大債權國,我們也需要設計和制定具有前瞻性和預見性的對策。
采取弱美元政策是美國緩解國內危機常用手段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以來,美國政府財政支出大幅增加,國家債務急劇上升。2009年底,美國國債規(guī)模約為12萬億美元,政府財政赤字占GDP的10%,是1920年以來(除了1942年到1946年的二戰(zhàn)時期外)的最高紀錄。目前包括美國國債、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債、公司債,家庭和個人債在內,美國的總體負債規(guī)模已達55萬億美元,約是美國GDP的400%。
我們必須認識到,通過弱美元政策從而擺脫高額債務、實現(xiàn)經濟復蘇是美國政府歷史上常用的手段。早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期間,美國政府就曾通過宣布民間擁有黃金非法、把所有黃金收歸國有的方式,主導美元貶值41%以緩解危機。而自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后,美國政府又先后采取美元貶值、壓迫其他貨幣升值的措施,以緩解國內危機:
第一次美元巨幅貶值發(fā)生在廣場協(xié)議簽署后的1985年-1988年。20世紀80年代初期,美國里根經濟政策的出臺導致美國出現(xiàn)了經常項目赤字和財政赤字的“雙胞胎”赤字。1984年,美國經常項目赤字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達到1084億美元。為改善國際收支,1985年9月,美、日、英、德、法五國簽署了《廣場協(xié)議》聯(lián)合干預外匯市場。此后,美元兌世界主要貨幣(特別是日元)大幅度下跌。直到1987年2月,七大主要工業(yè)國才又在巴黎羅浮宮達成協(xié)議,采取聯(lián)合措施制止美元的過度跌勢。此時,美元指數已經從1985年3月的144跌至1988年4月的88,在三年零兩個月的時間里美元貶值3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