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輪又一輪的“印鈔比賽”,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不僅沒有達到既定的通脹目標和經濟增速,有些甚至面臨著不同程度的通縮壓力:美聯(lián)儲主席伯南克預計今年通脹將保持在接近2%的水平,日本還仍處于通縮之中。
貨幣政策寬松與實體經濟趨冷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人們不禁疑問,開閘放水都流向了哪里?
“這反映出實體經濟中存在流動性陷阱,投放再多也將如泥牛入海般。企業(yè)與居民愿意持有高流動性資產,而不愿投資與生產!卑舶钭稍兪紫芯繂T陳功表示,“生產過剩與債務高企正是造成流動性陷阱的主要原因,即使利用貨幣政策壓低實際利率,也很難刺激投資。反映到現(xiàn)實中,各國PMI持續(xù)下行。”
在此背景下,央行釋放的流動性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而是進入了資本市場。貨幣政策出現(xiàn)部分失靈,導致寬松舉措可能只會成為一種以鄰為壑、稀釋債務的貶值策略。
美聯(lián)儲施行QE3,也引起了我國經濟界的高度關注。有分析認為,QE3攪亂了中國貨幣政策,并會推高人民幣幣值,繼而影響中國的出口。
觀察人民幣中間價可以發(fā)現(xiàn),盡管美元大幅走軟,但中間價的漲幅相當溫和,與美元指數的跌幅不成比例。
招商銀行高級金融分析師劉東亮發(fā)布研究報告認為,在內外經濟低迷的形勢下,我國央行不會允許人民幣進一步升值。至少在中國經濟企穩(wěn)反彈前,難以見到人民幣新一輪升值。
國內貨幣政策是緊是松也再引爭議。有人對國內近期宣布的大規(guī)模投資項目感到振奮,還有人期待政府出臺更多更有力的政策刺激經濟增長。
然而,相較于歐美國家的寬松政策,包括中國、印度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尚未跟進,反應極為謹慎。
巴克萊亞洲首席經濟學家黃益平認為,當前的經濟低迷是結構性和周期性因素共同造成的。表面上看,似乎已出臺了新的“一攬子刺激計劃”,地方政府公布了大規(guī)模投資項目,同時國家發(fā)改委批準了更多基礎設施項目。但是這些項目大多是未來3-8年的規(guī)劃,且只有少量項目有具體的融資方案,從側面反映出央行、銀監(jiān)會和財政部不愿輕易放松政策。
我國存款準備金率雖已連降多次,但仍處于2007年以來的高位。部分人士擔心,一旦貨幣寬松,經濟穩(wěn)住甚至上行了,但通脹也將加劇。如果不穩(wěn)持貨幣政策,以后或將更加被動。在此基調下,國內政策一方面要支持經濟“穩(wěn)增長”,特別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的增長;另一方面還要防范金融風險,防止通脹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