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呂萌
曾經的中關村,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地方。
提到這里,大多數人會聯想到鼎好電子商城(下稱鼎好)、海龍電子城(下稱海龍)、中關村e世界門口那些需要到處攬活的黑導購,賣場里密密麻麻的小柜臺、五花八門的各式配件,以及川流不息的人群。特別在電腦攢機時代,中關村就像是一個開放的組裝工廠一樣,滿足著不同人群對IT產品的不同需求。
但隨著賣場內的無序競爭所帶來的假貨、翻新產品橫行,中關村電子賣場的口碑也一落千丈,進而被主打B2C模式的互聯網電商所擠壓。人們越來越習慣于在價格透明的網上商城購物,品牌意識也越來越強。中關村電子賣場也一改往日人頭攢動的火熱景象,開始走向蕭條。
那些柜臺里的小老板們也嘗試過改變。他們在淘寶上開店,注冊公司后想辦法成為京東的供應商,有的則從“賣電腦”、“賣手機”轉為“修電腦”、“修手機”。
盡管如此,中關村的迭代之變仍然無可避免地到來。2011年太平洋電腦城關門歇業(yè),之后中關村e世界在2016年春節(jié)后發(fā)布公告,稱將以整體或整層的方式出租,統一經營,不再從事電子賣場的業(yè)務。在中關村西區(qū),以中關村創(chuàng)業(yè)大街為代表的新型業(yè)態(tài)已經成為這一地區(qū)的新坐標,一大波創(chuàng)業(yè)空間隨之涌現。
2016年7月7日,地理位置絕佳的海龍也貼出《通知》稱,“即日起停止營業(yè),進行升級改造”。
賣場時代的中關村就只剩下還在堅持的鼎好。除了“電腦城”、“中國硅谷”、“創(chuàng)業(yè)園”這些既有標簽外,未來的中關村還會有哪些新的標簽?
1
老趙和他愛人的柜臺便在鼎好A座三層一個靠邊的位置上。柜臺面積不大,至多三四平方米,柜臺后方的貨架上一半擺滿了墨盒、硒鼓等打印耗材,另一半則被雜亂的各式數據線所占滿。
中關村鼎好地下一層手機賣場。攝影:呂萌
那是周三,海龍關門的前一天。和其他工作日一樣,整個賣場里依然沒什么顧客,有的只是看電影、看電視劇、打游戲的攤主。生意相對好的還能雇一名導購幫忙,不景氣的則多是夫妻檔。
老趙沒有雇人。問及生意如何時,老趙反問,“還能怎么樣?混一天是一天唄!”這種狀況已經說不上持續(xù)了多久,但他不完全認同“是電商沖擊搶了他們的飯碗”。
“我們都在淘寶上有自己的店鋪,但網上銷售最多只占我們整體銷售的10%-20%。市場經濟狀況不好,政府采購也收緊,大單子沒有,生意肯定好不到哪去!崩馅w說。
即便如此,他也沒想過干脆關掉攤位,離開中關村去做點別的。在他眼里,現在哪個行業(yè)都不好做,與其重新進入一個陌生領域,還不如做自己擅長的。“畢竟我做這行有十年了。原來我們大量庫存,現在也都消化得差不多了。只要鼎好不關,就算店面剩一小半我們也會堅持到最后。”
和老趙想法類似,還有很多商家都是走一步看一步。他們覺得自己沒什么話語權,就像動物園服裝批發(fā)市場搬遷一樣,“人家讓我們走就得走,要是生意做大了誰也不會在這待著”。
散落的電子產品模型。攝影:呂萌
[責任編輯:崔瀝心]